|
|
毛脈酸模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始載于《東北草本植物志》。
【拼音名】Máo Mài Suān Mó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毛脈酸模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gmelini Turc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多支根;莖高30-120cm,直立,粗壯,具溝槽,全草無毛,中空,微紅色或淡黃色。根生葉與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可達30cm,具溝;葉片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心形,長8-14cm,基部寬7-13cm,葉形變化幅度較大,先端鈍頭,基部深心形,裂片圓形,表面無毛,下面脈上被糙硬短毛,全緣或微皺波狀;莖上部葉較小,三角狀狹卵形或披針形,基部微心形;托葉鞘 長筒狀,易破裂;ㄐ驁A錐狀,通常多少具葉,花兩性,花具長小梗,中下部有關(guān)節(jié),花被片6,外花被片卵形,長約2mm,內(nèi)花被片果期時橢圓狀卵形、廣卵形或圓形,長3.5-6mm,寬3-4mm;雄蕊6,花藥大,花絲短;花柱3,側(cè)生。小堅果三棱形,深褐色,有光澤;ü6-8月。
【生境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及根莖含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1]。
【藥理作用】本品根粉水浸液(1g/ml)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次于土霉素,對乙型鏈球菌和白喉桿菌的抑菌效果與土霉素相當(dāng)[1]。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瀉下;解毒消腫。主熱結(jié)便秘;癰腫瘡毒;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及根莖:內(nèi)服清熱。外用治疥癬及癰腫瘡毒。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