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芒種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
【拼音名】Mánɡ Zhònɡ Huā
【別名】金絲桃(《滇南本草》),洱海連翹(《滇黔記游》),豬牳柳(《質(zhì)問本草》),云南連翹(《植物名實(shí)圖考》),蜂子王、細(xì)連翹(《湖南藥物志》),大過路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小黃花、黃花香、黃香果、土連喬、山梔子、栽秧花(《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金絲梅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小灌木,高可達(dá)1米以上。小枝圓柱形,褐色,節(jié)處略膨大。葉對(duì)生,近于無柄,葉片卵圓形或矩圓形,長1.9~4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全緣,紙質(zhì),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有油腺點(diǎn);3~7朵,單生或成聚傘花序,著生枝梢;花黃色,直徑3.5~5厘米,萼5片,倒卵形,先端微鈍;花瓣5片,與萼互生,闊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長約花瓣之半,花絲黃色,基部合成5束;雌蕊1,子房上位,圓錐形,光滑,花柱5,柱頭頭狀,向外反卷。蒴果,卵形,長8~15毫米,5裂。種子褐色,圓柱形,細(xì)小;ㄆ诔跸。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西南部、中部和臺(tái)灣。
【性味】 苦辛,寒。 ①《滇南本草》:味苦,性寒。 ②《朝南藥物志》:味甘苦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行瘀。治肝炎,感冒,痢疾,淋病,疝氣,筋骨疼痛,喉蛾,牙痛,鼻衄,黃水瘡,跌打損傷。 ①《滇南本草》:行肝氣,利小便。治諸淋,利膀胱,止莖中痛,走經(jīng)絡(luò),止筋骨疼痛。偏墜氣疼,膀胱疝氣。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根,破血去瘀。治便血,勞傷;舒筋活血,治牙痛,催乳;利尿,治五淋。 ③《云南中草藥》:清熱解毒,舒筋活絡(luò),舒肝,止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肝炎,感冒:芒種花四至五錢,水煎服。 ②治痧癥,倒經(jīng),口腔炎,痢疾:芒種花三錢至一兩。水煎服。 ③治小兒疳積:芒種花果實(shí)適量,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藥》) ④治膀胱疝氣,左右偏墜,腎子腫大:金絲桃不拘多少,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⑤治喉蛾:金絲槐五錢至一兩,樟木二錢,沙參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咳嗽:金絲梅三錢,生姜一片。搗爛,兌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⑦治鼻衄:芒種花鮮葉搗爛塞鼻。 ⑧治黃水瘡:芒種花莖葉研末,撒布患處。 ⑨治刀槍傷,骨折,狗咬傷:芒種花煎水洗并搗爛敷患處。(⑦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