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麻豆,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欧美色图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fēng)采   中醫(yī)文獻(xiàn)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diǎn) ·陰陽學(xué)說
·五行學(xué)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rèn)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bǔ)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fēng) 祛風(fēng)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文化

《外臺秘要》卷第十三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病源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旦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都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xì)喘無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蒸盛傷內(nèi)。即變?yōu)轲帷?/div>
  食人五臟。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谕侔啄。臥即浪言。或驚恐不定。脈數(shù)。蒸盛之時(shí)。或變?yōu)轲。臍下悶;虮┝〔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谥袩o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時(shí)。胸滿;蜃苑Q得疰熱。兩脅下脹。大咳徹背連胛疼。眠寐不安;蛘舳緜K?趦(nèi)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火。煩躁無汗。心腹鼓脹。食即欲嘔。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shí);蝮w腫目赤。寢臥不安。五曰內(nèi)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內(nèi)蒸者。必外寒而內(nèi)熱。把手附骨而熱。是其根在五臟六腑。其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飲食無味;蚱ぴ锒鵁o光。蒸盛之時(shí)。四肢漸細(xì)。足趺腫起。
  又有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黃赤。二玉房蒸男子則遺瀝漏精。女則月候不調(diào)。三腦蒸。頭眩悶熱。四或急或緩兩耳焦。十四膀胱蒸。右耳偏焦。十五膽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腸蒸。
  下唇焦。十八大腸蒸。鼻右孔干痛。十九三焦蒸。亦雜病乍熱乍寒。二十肉蒸。二十一膚蒸。
  二十二或房。觸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變成疳。必須先防下部。不得輕妄療之。(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五蒸。夫蒸者是附骨熱毒之氣。皆是死之端漸。庸醫(yī)及田野之夫。不識熱蒸體形狀。
  蒸。早起體涼。日晚便熱。煩躁不安。食都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xì)喘無力;驎r(shí)腰痛可服芒硝。一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亦可搗苦參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再。
  以飲送之。無忌。以體輕涼為度。
  二曰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谕侔啄。臥便浪語;蝮@恐不安。其脈又?jǐn)?shù)。此蒸若盛。亦變?yōu)轲崤阅殨r(shí)悶。或痢不止方。
  苦參 青葙(各二兩) 艾葉 甘草(各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分。用羊胞盛之。以葦灌下部中。若不利。
  取芒硝一方寸匕。和冷水合和服之。日再服。忌海藻菘菜。
  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無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時(shí)。胸中滿悶。或自稱得疰。手掩兩脅。不得大咳。徹背連胛疼。眠寐不安。此蒸毒傷五臟。口便唾血方。
  急與芒硝一兩。以水一升半。和分為三服。三日服止訖。以冷水浸手。以熨脅間及腋下。并胸上及痛處亦可舉臂指灸側(cè)腋下第三肋間腋下空中七壯。立止四曰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shí);蝮w腫目赤。不得安寐方。
  大黃一兩半切。如小豆大。以水一升浸一宿。明旦絞取汁。一服五合許。微利即止。若熱不定。亦可服芒硝一方寸匕。日三以體涼為度。
  五曰內(nèi)蒸。所以言內(nèi)蒸者。必外寒內(nèi)熱。把手附骨而熱也。其根在五臟六腑之中。其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食飲無味;蚱ぴ锒鵁o光。蒸盛之時(shí)。四肢漸細(xì)。足趺腫起方。
  石膏十兩研如乳粉。法水和服方寸匕。日再。以體涼為度。(出第七卷中)
  古今錄驗(yàn)解五蒸湯方。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竹葉(二把) 葛根 干地黃(各三兩) 知母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亦可以水三升煮小麥一升。乃煮藥。忌海藻菘菜蕪荑火醋。(范汪同一方無甘草茯苓人參竹葉止六味)又五蒸丸方。
  烏梅 雞骨(一本是鸛骨) 紫菀 芍藥 大黃 黃芩 細(xì)辛(各五分) 知母(四分)礬石(煉) 栝蔞(各一分) 桂心(二分)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二。忌生蔥生菜。(并出第五卷中一方無桂心)
 
  廣濟(jì)療骨蒸肺氣。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頰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漸羸瘦方。
  生地黃(三兩細(xì)切) 蔥白(細(xì)切) 香豉 甘草(炙各三兩) 童子小便(二升)
  上五味切。以地黃等于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兩沸。絞去滓。澄取一升二合。分溫二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七八里。服一劑瘥。止不服。忌海藻菘菜蕪荑熱面豬肉油膩粘食等。(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骨蒸。以骨汁淋方。
  取枯朽骨碎(五大升一切骨皆堪用唯洗刷刮不得遣微有土氣但似有土氣即不瘥。┝Γㄈ蠖蜂S) 棘針(三大斗) 桃枝(三大斗銼)
  上四味。以清水五大石煮之減半。乃濾出汁。別取清漿兩大石投釜中。和骨重煮三兩沸。然后 濾出。凈拭釜取此前后湯相和。更報(bào)暖隨次取用。使患者解發(fā)令散。以此湯潑頂淋之。其湯令熱。但不破肉為準(zhǔn)。一舉淋湯遣盡。若覺心悶。即吃三兩口冷飯。如不能坐即臥淋。淋湯之時(shí)。自當(dāng)大汗。汗出少處。仍偏淋之。務(wù)取汗勻以祛惡氣。淋訖?墒骋淮笸霟崾[豉粥。仍暖覆取汗。汗解。以粉摩身。連手足使周遍。患重者不過再淋。欲重淋時(shí)。
  量氣力淋此湯。若飲之尤佳。(出第七卷中文仲療骨蒸方)生地黃一大升。搗絞取汁。三度搗絞始汁盡。分再服。若利即減之。以身輕涼為度。忌蕪荑。
  又療骨蒸。苦熱瘦羸。面目痿黃。嘔逆上氣。煩悶短氣喘急。日晚便劇。不能飲食。若服生地黃汁。即便服此方。
  龍膽 黃連 栝蔞 苦參 青葙 芍藥(各一兩) 梔子仁(十枚) 芒硝 大黃(各二分)
  上十味搗篩為散。飲服一錢匕。加至方寸匕。日再。大須慎生食。若不禁生食。不須服之。忌豬肉冷水。(千金經(jīng)心錄并作丸服之藥味同)又療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飲水止渴。竹葉飲方。
  竹葉(一握) 麥門冬(一升去心) 大棗(二十顆擘) 甘草(三兩炙) 半夏(一升湯洗令滑盡) 粳米(五合) 生姜(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又方:麥門冬(一升去心) 小麥(二升) 枸杞根(切三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麥?zhǔn)。去滓。分溫日三服?/div>
  又方:大烏梅(二十枚) 石膏(六兩碎錦裹)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飲之佳。
  又方:患 (上于劫切下余攝切下同)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壯丈夫屈手頭指及中指。夾患人脊病。應(yīng)彈處起作頭。多可三十余頭。即以墨點(diǎn)上記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jié)。
  無節(jié)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shù)沸。及熱出筒;\墨點(diǎn)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dāng)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shù)數(shù)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dāng)日明身輕也。
  又療骨蒸消渴消中。熱中渴痢。心熱心忪。風(fēng)虛熱傳尸等方。
  苦參(一大斤) 黃連(去毛) 知母 栝蔞 麥門冬(去心) 牡蠣(各五大兩熬)
  上六味搗篩。以生牛乳和。并手捻為丸。如梧子大。曝干。一服二十丸。稍稍加至三十丸。日再服。飽食訖。以漿水下。如食熱面酒。加至五十丸。忌豬肉冷水。(救急同)又療骨蒸。蒼梧道士方。
  紫菀 桔梗 續(xù)斷 青竹茹 五味子(各三兩碎) 桑根白皮(五兩) 甘草(二兩炙)干地黃(五兩熱多者用) 赤小豆(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五合。分溫三服。服五六劑。十年者亦瘥。每隔五日一劑。
  藻菘菜豬肉蕪荑。
  又療骨蒸咳出膿病重者方。
  皂莢(一兩炙去皮綿裹) 白餳(一兩) 干棗(七枚擘) 生姜(二分切)
  上四味。以酒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先食飯。然后服二合。如人行三四里。不吐更服二合。又如人行二三里。不吐總服盡方。便令吐即膿出。(并出第一卷中)
  救急骨蒸之候。男子因五勞七傷;蛞蚍污罩;?yàn)檎委懼。宿?癖。婦人因產(chǎn)后虛小兒閃癖。其病并緣此十候所致。因茲漸漸瘦損。初著盜汗。盜汗以后。即寒熱往來。寒熱往來非常鮮赤。若至鮮赤即極重。十則七死三活。若此以后加吐。吐后痢。百無一生。不過一月死。
  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黃連(去毛) 大黃 梔子仁 栝萎 常山 葳蕤(各八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飲服五丸。漸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為度。因至利。忌豬肉熱面蔥蒜生菜海藻菘菜。
  又療骨蒸方。
  毛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及雙仁留尖)
  上一味搗。令可丸。平旦以井華水頓服使盡。服訖。量性飲酒使醉。仍須吃水。能多最精。隔日又服一劑。百日不得食肉。
  又療骨蒸極熱方。(非其人莫浪傳)取干人糞燒令外黑。納水中澄清。每旦服一小升。薄晚后服小便一小升。以瘥為限。既常服。不可朝朝取。作大坑燒二升。夜以水三升漬之。稍稍減。服小便勿用自身者。小兒者佳。
  又方:用雄黃一大兩。和小便一大升。研令為粉。乃取黃理石一枚。方圓可一尺左側(cè)。以炭火燒之石又療骨蒸傳尸方。
  皂莢(長一尺者無相續(xù)取炙令微焦去黑皮碎之綿里) 黑餳(大如雞子) 羊肉(大如拳煮如常法)
  上三味。取一升無灰清酒。貯銅鐺內(nèi)。即著綿里煎三五沸。即漉去綿里。即納黑餳使融液盡有禁食一如藥法。(并出第二卷中)
  必效骨蒸病。小便方。
  取三歲童子小便五升。煎取一大升。以三匙蜜和為兩服。中間如人行二十里。服此以后。每有蟲蚰蜒兒。其蟲在身當(dāng)處出。俱令去人五步十步。聞病患小便臭者無不瘥。臺州丹仙觀張道
 
  崔氏別錄炙骨蒸方圖并序中書侍郎崔知拂撰
  夫含靈受氣。稟之于五常。攝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至若岐黃廣記。抑有舊經(jīng)。攻灸單行。
  婦人以血?dú)鉃楸。無問少長。多染此疾。嬰孺之流。傳注更苦。其為狀也。發(fā)干而聳。或聚或分;蚋怪杏袎K;蚰X后近下兩邊有小結(jié)。多者乃至五六;蛞古P盜汗。夢與鬼交通。雖目視分明。而四肢無力;蛏蠚馐成。漸就沉羸?v延時(shí)日。終于溘盡。余昔忝洛州司馬。
  常三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療風(fēng);蛘位騽凇;蛐盎蝰。患狀既廣。
  救愈亦多。不可具錄。略陳梗概。又恐傳授謬訛。以誤將來。今故具圖形狀。庶令覽者易悉。
  使所在流布。頗用家藏。未暇外請名醫(yī)。旁求上藥。還魂反魄。何難之有。遇斯疾者?刹粍(wù)乎。
  灸骨蒸及邪。但夢與鬼神交通。無不瘥之法。
  使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細(xì)繩。令于腳下緊踏。(男左女右)其繩前頭。使與大拇指端齊。
  后頭令當(dāng)腳根后。即引向上至曲 中大橫文。便截繩使斷。又使患人解發(fā)分兩邊。使見分頭路。仍平身正坐。乃取向所截繩一頭。與鼻端齊。引向上路頭通過。逐脊骨引繩向下。盡繩頭即點(diǎn)著。又別取小繩一頭。與唇端齊。合口處。一頭向上至鼻底便截?cái)。將此短小繩于前所點(diǎn)處中折。橫分兩邊。兩頭各點(diǎn)記。使與中央初點(diǎn)處正橫相當(dāng)。此小繩兩頭是灸處。當(dāng)脊初點(diǎn)者非灸處。只借為度。其點(diǎn)拭卻。
  又法使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膊。取一繩繞其項(xiàng)。向前雙垂。共鳩尾齊即截?cái)。鳩尾是心歧骨。人處。恰當(dāng)喉骨。其繩兩頭還雙垂。當(dāng)脊骨向下盡繩頭點(diǎn)著。又別取一小繩。令患人合口橫度兩吻便割斷。還于脊上所點(diǎn)處。橫分點(diǎn)如前。其小繩兩頭是灸處。長繩頭非灸處拭卻。以前總通灸四處。日別各灸七壯以上。二七以下。其四處并須滿二十壯。未覺效?芍涟賶。乃停。候瘡欲瘥。又取度兩吻。小繩子當(dāng)前雙垂。繩頭所點(diǎn)處。逐脊骨上下中分點(diǎn)兩頭。如橫點(diǎn)法。謂月三日艾為佳。療瘥百日以來。不用雜食。灸后一月許日。患者若未好瘥。便須報(bào)灸一如前法。當(dāng)即永瘥。(出第七卷中)
  張文仲說荊州人王元禮。嘗家患骨蒸傳尸死盡。有一道士忽教灸即斷。兼更教人。無有不瘥時(shí)不欲食。兩脊脈常急。患兒多咳盜汗。以指按捻脊膂四邊肉。有時(shí)心胸氣滿急。黃瘦。膂中肉盡。遂即著床。如著床胸前自動。脊膂兩邊肉盡。灸療即難。如灸候胸前肉動。非事灸法。如看病兒是病。更不須選離日。即預(yù)將艾去。即將病兒于王道頭日午時(shí)灸。灸七壯。若先知其病又緩。即取離日午時(shí)大吉。欲灸覆病兒。面向下著地。取撅肋頭。以病兒大拇指自捻著。展中指直向脊骨。指頭脊膂中肉少肋上點(diǎn)記。從點(diǎn)記處向上至耳下尖頭。即中央。屈繩從初點(diǎn)處向上。還當(dāng)脊膂點(diǎn)繩所到記之。又更再屈繩從元點(diǎn)記處向上。還進(jìn)前點(diǎn)記。又以杖量。取患兒中指頭兩節(jié)折斷。還從元點(diǎn)記向下當(dāng)脊膂點(diǎn)記。一邊點(diǎn)四處。兩邊俱點(diǎn)總八處。
  各如棗食。平復(fù)后任依常。未平復(fù)有犯重發(fā)。即不可復(fù)療。
  神素師灸骨蒸咳法。
  當(dāng)頭耳孔橫量。相離三寸許。相當(dāng)灸有穴。日灸三壯。至第八日灸二七了。第三椎上。
  第二復(fù)五日。日灸各十五壯。脛取系鞋橫大文。量至膝髂(口亞切)下中分。當(dāng)脛骨外。日灸一七壯。滿第八日。日灸滿三十五日了。當(dāng)臂上皆男左女右。取頭指從腕文當(dāng)指當(dāng)頭灸。日七壯。至第八日滿百壯。婦人肚脹。月節(jié)不通。取右手頭指。當(dāng)臍量至下腹。當(dāng)指頭灸。日七.滿三百壯。鬲上午后灸。鬲下午前灸。(出第一卷中)
 
  廣濟(jì)療 氣心忪骨蒸熱暗風(fēng)。鱉甲丸方。
  鱉甲(炙) 芍藥 蝮蛇脯(炙) 大黃(各八分) 人參 訶黎勒皮(熬) 枳實(shí)(炙)防風(fēng)(各六分)
  上八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以酒飲下二十丸。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
  忌莧菜生菜熱面蕎麥蒜粘食。(出第二卷中)
  備急療 癖鬼氣疰忤骨蒸秘驗(yàn)方。
  大黃(別漬湯欲成下一方四兩) 鱉甲(炙) 鉤藤 升麻 甘草(炙各二兩) 丁香(二七枚湯欲成下)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作三服。又用牛黃。犀角。(銼末)朱砂。麝莧菜海藻菘菜。(蘇游同出第三卷中○一方有黃芩二兩)必效療 癖氣。壯熱兼咳。久為骨蒸。驗(yàn)方。
  柴胡(四兩) 茯苓 白術(shù) 枳實(shí)(炙各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積熱不歇。即加芒硝六分取利。熱除之后。每三日服一劑。瘥后。每月一劑。肥白終身永除。忌桃李雀肉大醋。(出第二卷中)
 
  張文仲療虛損慘悴不食。四體勞強(qiáng)。時(shí)翕翕熱。無氣力。作骨蒸候方。
  童子小便(一大升淡者去前后) 豉(一合) 蔥白(一合切)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碎)
  上四味合煎。取三分中分之二服使盡。日別一劑。服之至十劑愈。若服經(jīng)三四劑。覺四體益熱。即服后方。
  又方:小便(一大升淡者去前后) 蔥白(一合切) 豉(一抄) 生姜(一大兩切) 生地黃(一握碎)
  上五味合煎六七沸。絞取汁半升許。分為兩服或三服。每服空腹。服至二七日必瘥。瘥后停三四日將息。更服二七日神驗(yàn)。每服五六劑。覺內(nèi)少冷。即服前方。二方以意斟酌間服。
  常夜合浸。頃久便即煎服。至五更。半令服了。至欲明。更服后丸。服訖。至日出時(shí)不妨至晚間未食更一服。忌蕪荑。
  又方:人頭骨(三大兩炙) 麝香(一十兩)
  上二味搗篩和蜜。搗一千杵。丸如梧子。一服七丸。日再服。以粥飲送藥。若胸前有青脈出無毒。于事不妨。
  蘇游療骨蒸肺痿煩躁不能食。蘆根飲子方。
  蘆根(切訖秤) 麥門冬(去心) 地骨白皮(各十兩) 生姜(十兩合皮切) 橘皮 茯苓(各五兩)
  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八九里。晝?nèi)。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未好瘥更作。若兼服。其人或胸中寒;蛑睈汉。及虛脹并痛者。加吳茱萸八兩?/div>
 
  病源夫血?dú)庹。所以榮養(yǎng)其身也。虛勞之人。精髓萎竭。血?dú)馓撊。不能充盛肌膚。故羸瘦顏色。去蟲而牢齒也。玉泉?谥型僖病3雌鹪缡谕讨。輒琢齒二七過。如此者三乃止。
  名廣濟(jì)療瘦病。每日西即赤色。腳手酸疼?诟蓧褵帷+H肝丸方。
  獺肝(六分炙) 天靈蓋(燒四分) 生犀角(四分屑) 前胡(四分) 升麻(四分)松脂(五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崭挂孕”憬。下二十丸。日再。不利。忌海藻菘菜生蔥熱面炙肉魚蒜粘食陳臭等物。
  又療瘦病方。
  天靈蓋(一大兩炙) 麝香(半臍) 桃仁(一大抄去皮) 朱砂(一兩半光明者) 好豉(一大升干之)
  上五味各別搗篩訖。然后總和令調(diào)。每晨空腹。以小便半升和散方寸匕。一服瘥止。不利。忌生血物。
  又療腹脹瘦病不下食方。
  柴胡 茯苓(各十二分) 枳實(shí)(炙) 白術(shù)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生姜(合皮切各六分)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七八里。吃一服。
  不利。忌生冷油膩小豆粘食桃李醋物雀肉等。
  又知母丸。主瘦病。及久 黃等方。
  知母 常山(各三兩) 甘草(炙) 大黃 麻黃(去節(jié)) 黃芩 杏仁(各二兩去尖皮熬)蜀漆(洗) 牡蠣(各一兩熬)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招姆。飲下七丸。忌豬肉及蔥酒面。服后心悶即吐。是此病張文仲去英公處傳)救急療瘦疾方。
  甘草(三兩炙)
  上每旦以小便煮甘草三數(shù)沸。頓服甚良。忌海藻菘菜。(并第二卷中)
 
  蘇游論曰∶大都男女傳尸之候。心胸滿悶。背膊煩疼。兩目精明。四肢無力。雖知欲臥。睡常不著。脊膂急痛。膝脛酸疼。多臥少起。狀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無病。從日午以后。即四體微熱。面好顏色。喜見人過。常懷忿怒。才不稱意。即欲嗔恚。行立腳弱。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通;蛞娤韧觥;蚨囿@悸。有時(shí)氣急。有時(shí)咳嗽。雖思想飲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須臾。而精神尚好。或兩肋虛脹;驎r(shí)微利。鼻干口燥。常多粘唾。有時(shí)唇赤。有時(shí)欲睡。漸就沉羸。猶如水涸。不覺其死矣。
  又論曰∶傳尸之疾。本起于無端。莫問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內(nèi)傳毒初得。半臥半起。號為 。氣急咳者名曰肺痿。骨髓中熱。稱為骨蒸。內(nèi)傳五臟。名之伏連。不解療者。乃至滅門。假如男子因虛損得之。名為勞極。吳楚云淋瀝。巴蜀云極勞。其源先從腎起。初受之氣。兩脛酸疼。腰脊拘急。行立腳弱。食飲減少。兩耳颼颼。欲似風(fēng)聲。夜臥夢泄。陰汗痿弱。腎既受已。次傳于心。心初受氣。夜臥心驚;蚨噔旒隆P膽曳。吸吸欲盡。夢見先亡。有時(shí)盜汗。食無滋味?趦(nèi)生瘡。心常煩熱。唯欲眠臥。朝輕夕重。兩頰口唇悉紅赤如敷胭脂。又時(shí)手足五心皆熱。心既受已。次傳于肺。肺初受氣。時(shí)時(shí)咳嗽。氣力微弱。有時(shí)喘氣。臥即更甚。鼻口干燥。不聞香臭。假令得聞。唯覺朽腐物氣。
  有時(shí)惡心。憒憒欲吐。肌膚枯燥。或時(shí)刺痛。或似蟲行。干皮細(xì)起。狀若麩片。肺既受已。
  次傳于肝。肝初受氣。兩目膜膜。面無血色。常欲顰眉。視不及遠(yuǎn)。目常干澀。又時(shí)赤痛。
  或復(fù)睛黃。朝暮HT (莫紅切音蒙)KT 。(音凳)常欲合眼。及至于臥。睡還不著。肝即受已。
  次傳于脾。脾初受氣。兩肋虛脹。食不消化。又時(shí)渴利。熟食生出。有時(shí)肚痛。腹脹雷鳴。
  唇口焦干;蛏從[。毛發(fā)干聳。無有光潤;驈(fù)上氣。抬肩喘息。利赤黑汁。至此候者。
  將死之證也。
  又論曰∶毒瓦斯傳五臟。候終不越此例。但好候之。百不失一。
  又論曰∶凡患癥癖之人。多成骨蒸。不者即作水病。仍須依癖。法炙之。兼服下水藥瘥又論曰∶此病若脊膂肉消。及兩臂飽肉消盡。胸前骨出入即難療也。若痢赤黑汁。兼上氣抬肩喘息。皆為欲死之證也。此是臟壞故爾。
  又論曰∶童女年未至十三以上。月經(jīng)未通。與之交接其女日就消瘦。面色痿黃。不者。將為骨蒸。因錯療之。屢有死者。有此輩者。慎勿療之。待月事通。自當(dāng)瘥矣。
  又論曰∶或有人偶得一方。云療骨蒸。不解尋究根本。遂即輕用之。主療既不相當(dāng)。病愈未知何日。了不求諸鑒者唯知獨(dú)任已功。若此之人。寓目皆是。至如以主肺痿骨蒸方。將療癖傳尸者。斯乃更增其病。豈有得痊之理。何者。主肺痿方中多是冷藥。冷藥非 癖之所宜。若用以療 癖。此乃欲益反損。非直病仍未瘥。兼復(fù)更損其脾。脾唯宜溫。不合取冷。
  如終莫能悟。良可悲哉。夫略舉一隅。他皆仿此。
  又論曰∶凡患骨蒸之人。坐臥居處。不宜傷冷。亦不得過熱。冷甚則藥氣難通。兼之脹滿食不消化;驈(fù)氣上。熱甚則血脈擁塞。頭眩目疼。唇干口燥。心胸?zé)⿶?视嬎4说炔⑹菍⑾⑦^度之狀。深可誡也。將養(yǎng)之法。須寒溫得所。先熱而脫。先寒而著。若背傷冷。即令咳嗽。若手足傷熱。即令心煩。若覆衣傷濃。即眠臥盜汗。若覆衣過薄。即心腹脹滿。所是食飲不限時(shí)節(jié)。寧可少食。(保無宿疰)數(shù)數(shù)進(jìn)之。(助藥勢也)必須傷軟。(易消故也)不宜傷硬。(恐損胃氣致不消也)此皆以意消息之為佳。
  又論曰∶主療之法。先須究其根本。考其患狀。診其三部。決其輕重。量其可不。與其湯藥根深遠(yuǎn)。少服即望痊除。未及得瘳。便復(fù)罷藥。乃言藥病乖越。似不相當(dāng)。如此懷疑。余所不取。亦有因瘧后作。亦有因痢后為此病根。其源非一。略舉綱紀(jì)。比類而取療之。方法如后所言。
  又論曰∶骨蒸之病。無問男女。特忌房室。舉動勞作。尤所不宜。陳臭酸咸。粘食不消。牛馬驢羊。大小二豆。豬魚油膩。酒面瓜果。野豬之屬?S蒜蕨及生冷等。并不得餐。
  自非平復(fù)一月以后。乃漸開也。大略如此。觸類而長之。此病宜食煮飯鹽豉豆醬燒姜蔥韭枸杞苜?嗖说攸S牛膝葉。并須煮爛食之。候病稍退。恐肌膚虛弱者?蓵r(shí)食干鹿脯。為味中間所有得食之者。按其條下具言之。
  廣濟(jì)療婦人腹內(nèi)冷癖。血塊虛脹。月經(jīng)不調(diào)。瘦弱不能食無顏色。狀如傳尸病方。(張文仲方)曲末(二升) 大麥 末(二升) 生地黃(肥大者切三升) 白術(shù)(八兩) 牛膝(切三升)桑耳(銼三升金色者)仁(各二升去皮尖及雙仁者熬) 近用加橘皮(八兩)
  上十二味并細(xì)切。于臼中以木杵搗之如泥。納瓶中。以物蓋口封之。勿令泄氣。蒸于一大石匕半。不利。初服十日內(nèi)。忌生冷難消之物。以助藥勢。過十日外。即百無所忌。任意恣口食之。唯忌桃李。若須桃李宜去術(shù)。若不能散。蜜丸服之亦得。一服三十丸。日二服。去病。
  令文仲論∶傳尸病。亦名 瘧。遁疰。骨蒸。伏連。 。此病多因臨尸哭泣。尸氣入腹。連綿翕翕然。死復(fù)家中更染一人。如此乃至滅門。療之方。
  獺肝(一具破干炙) 鱉甲(一枚炙) 野貍頭(一枚炙) 紫菀(四分) 漢防己(一兩半)蜀漆(洗)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搗篩以成煉烊。羊腎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冷和丸藥如梧子大。服十丸。加至十五丸。
  。次服臂上。次服門上者。大驗(yàn)。忌海藻菘菜莧菜。
  又灸法。
  立腳于系鞋處橫紋。以手四指于文上量脛骨外。逼脛當(dāng)四指中節(jié)按之。有小穴。取一縷麻刮令薄。以此麻緩系上灸。令麻縷斷。男左女右;级鄿p。
  又方:青羚羊肺(一具破于布上干之) 莨菪子(一升絹袋盛) 醋(一升) 同漬經(jīng)三日出。
  各于布上曝之。令至干。微火熬莨菪子。各搗篩和以蜜丸如梧子。服三丸。加至四丸。
  地骨皮 白薇 芍藥 甘草 犀角 升麻 茯神 麥門冬 黃芩 桔梗 枳實(shí) 大黃前胡 茯苓 天門冬 生姜 桑根白皮 羚羊角 當(dāng)歸 柴胡 朱砂 芎 鱉甲 蜀漆知母 石膏 常山 烏梅 香豉 黃 地黃 橘皮以上并可詳度病狀用之。(并出第一卷中)
 
  廣濟(jì)療瘦病伏連傳尸鬼氣疰忤惡氣方。
  班蝥(去頭足熬) 射干根(各四分) 石膽(七分別研) 桂心 牛黃(各二分別研)犀角(三分生者屑) 人參(二分) 石蜥蜴(一枚炙) 紫石(七分別研) 蜈蚣(四十炙) 麝香(少許別研)
  上十一味搗篩為散。研相和。每日空腹服一寸匕。日三服。用井華水二合。溫即頓服。
  勿臨嗅。與白米粥吃好。覺小便澀好。如合藥。勿使婦人小兒雞狗見。忌熱面果子五辛酒肉生血生蔥。
  又療瘦病伏連。避諸鬼氣惡疰。朱砂丸方。
  光明朱砂(一大兩) 桃仁(十枚去皮尖雙仁者熬) 麝香(三分研)
  上三味。研朱砂麝香令細(xì)末。別搗桃仁如脂。合和為丸如梧子。其和不合。以蜜少許合成訖。清飲服一七丸。日二服。不利。忌生血物。(并出第十四卷中)
  崔氏斷伏連解法。
  先覓一不開口葫蘆。埋入地。取上離日開之。煮取三匙脂粥納其中。又剪紙錢財(cái)將向新冢上。使病兒面向還道。背冢坐。以紙錢及新綜。圍冢及病患使匝。別將少許紙錢。圍外與五道將使一不病患捉兩個(gè)鎖拍病患背。咒曰∶伏連伏連解。伏連伏連不解。刀鎖解。又咒曰∶生人持地上。死鬼持地下。生人死鬼即各異路。咒訖。令不病患即擲兩鎖于病患后。必取二鎖相背。不背更取擲。取相背止。乃并還勿反顧。又取離日。令病患騎城外車轍。面向城門。以水三升;胰貒』。又作七個(gè)不翻餅。與五道將軍。咒曰∶天門開地戶閉。生人死鬼各異路。今五離之日。放舍即歸。咒訖乃還。莫回頭。此法大良。(出第七卷中)
  文仲療伏連。病本綠極熱氣相易。相連不斷。遂名伏連。亦名骨蒸傳尸。比用此方甚驗(yàn)人屎(五大升濕者) 人小便(一升) 新炊粟飲(五大升) 六月六日曲(半餅熬碎)
  上四味。取一瓷瓶盛。密封置一室中。二七日并消。一無惡氣。每旦服一大合。盡二服無不瘥者。合藥時(shí)潔凈燒香。勿令婦人小兒女子雞犬孝子見之。(出第一卷中)
  延年桃奴湯。主伏連鬼氣。發(fā)即四肢無力。日漸黃瘦。乍好乍惡不能方。
  桃奴 茯苓(各三兩) 鬼箭羽 芍藥 人參 橘皮(各二兩) 生姜(四兩) 檳榔(七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納麝香。溫分為三服。如行八九里久。忌大醋生冷五辛。(出第十七卷中)
 
  病源飛尸者。發(fā)無由漸。忽然而至。若飛走之急疾。故謂之飛尸。其狀心腹刺痛。氣息喘急脹滿。上沖心胸。(出第二十三卷中)
  集驗(yàn)療飛尸。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各一分) 雄黃(二分研)
  上三味搗下細(xì)篩。一服五分匕。稍增至半錢匕。以酪服藥。(廣濟(jì)療卒中惡心腹絞刺氣急脹奄奄欲絕 廣濟(jì)同出第七卷中)
  備急張仲景療飛尸走馬湯方。
  巴豆(二枚去心皮) 杏仁(二枚去尖皮)
  上二物綿纏。捶令極碎。投熱湯二合。指捻取白汁便飲之。食頃當(dāng)下。老小量服之。通療鬼擊病。忌野豬肉蘆筍。(此已見卒疝中正療飛尸故不刪也 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附著散。療飛尸在人皮中。又名惡脈。又名賊風(fēng)。發(fā)時(shí)急頭痛。不在一處。針灸則移。發(fā)時(shí)一日半日乃微瘥。須臾復(fù)發(fā)。皆療之方。
  細(xì)辛 天雄(炮) 莽草(各一分) 桂心(三分) 附子(四分炮) 雄黃(二分研)烏頭(四分炮) 干姜(四分) 真珠(二分研)
  上九味搗下篩。服五分匕。不知稍增。當(dāng)以好酒服之。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出第六卷中)
 
  病源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脈之間。若卒有犯觸則發(fā)動。亦令人心腹脹滿刺痛。氣息喘急。旁攻兩脅。上沖心胸。瘥后復(fù)發(fā)。停遁不消。故謂之遁尸也。(出第二十三卷中)
  廣濟(jì)療初得遁尸及五尸。經(jīng)年不瘥。心腹短氣方。
  鸛骨(三寸炙) 羚羊鼻(二枚炙令焦) 干姜(一兩) 麝香(二分研) 蜥蜴(一枚炙) 斑蝥(十四枚去翅足熬) 雞屎白(三兩熬) 巴豆(五枚去心皮熬令黑) 青(二十枚去翅足熬)藜蘆(一兩去蘆
  上十味搗篩。蜜和丸?崭挂燥嫹缧《谷琛H斩。稍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至吐利。忌生冷油膩豬肉蒜粘食陳臭蘆筍。(一方無斑蝥雞屎白巴豆 青藜蘆)又初得遁尸鬼疰。心腹中刺痛不可忍方。
  青木香(六分) 丁香(六分) 鬼箭羽 桔梗 紫蘇 橘皮 當(dāng)歸(各八分) 生姜(十二分) 檳榔(十四分合子碎) 桃梟(十四枚去核)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絞去滓。分為三服。日晚再。以快利為度。忌如藥法。(一方無橘皮桃梟 并出第四卷中)
  集驗(yàn)療遁尸。心腹刺痛不可忍方。
  桂心(一尺準(zhǔn)一兩) 干姜(三分)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上三味合搗下篩以好苦酒和之如泥。以涂痛處。燥即易之。忌野豬肉蘆筍。(千金同用干姜一兩出第一卷中)
 
  肘后療卒中五尸。五尸者。飛尸遁尸風(fēng)尸沉尸尸疰也。其狀皆腹痛脹急。不得氣息。
  上搗蒺藜子蜜丸如胡豆服二丸日三。
  又方:搗商陸根熬。以囊盛之。更番熨之。冷復(fù)易。
  又方:粳米二升。水六升煎二沸。服之。
  又方:掘土作小坎。以水滿坎中熟攪。取汁飲之。(并出第一卷中)
  刪繁療五尸蠱疰中惡客忤。心腹刺痛。丹砂丸方。
  丹砂(研) 干姜 芎 芫花(熬) 烏頭(炮各四分) 芍藥 桂心(各八分) 野葛皮(三分炙) 吳茱萸(一合)
  上九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三丸。日三。清飲進(jìn)之。
  忌生血物豬肉生蔥。(一方無巴豆梔子出第十卷中)
  備急療卒中五尸遁尸風(fēng)尸飛尸尸疰沉尸。其狀皆腹痛脹急。沖心攻脅; 塊踴起。
  或破雞子一枚。取白生吞之。困者搖頭令下。(文仲肘后同)又方(葛氏法)雄黃 大蒜(各一兩)
  上二味搗和。取如彈丸。納二合熱酒中服之。須臾未瘥更服。有尸疹者。常蓄此藥。用之驗(yàn)。(文仲肘后同)
  又方:干姜 附子(各一兩) 桂心(二分) 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生用)
  上四味搗篩蜜和。又納臼中搗萬杵。服如小豆二丸。此藥無所不療。忌野豬肉蘆筍生蔥。(肘后同并出第一卷中)
  文仲療卒中五尸方。
  取屋四角茅。納銅器中。以三尺布覆腹。著器布上。燒茅令熱。隨痛追逐。 下癢便瘥。若瓦屋削四角柱燒。用之神驗(yàn)。(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八毒赤丸。療五尸癥積。及惡心痛蠱疰鬼氣。無所不療。即是李子豫赤丸方。
 。ǔ龊洠┬埸S(研) 真珠(研) 石(泥裹燒半日) 牡丹皮 巴豆(去皮心熬) 附子(炮)藜蘆(炙各一兩) 蜈蚣(一枚炙去足)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服如小豆二丸。日一。極得吐下。欲長將服者?蓽p一丸。忌豬肉貍?cè)馓J筍生血等物。
  又五尸丸。療諸尸疰方。
  芍藥 桂心(各八分) 吳茱萸(一合) 丹砂 芎 烏頭(炮) 干姜(各四分) 蜀椒(一兩去目汗) 梔子仁(五分) 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
  上十味搗下篩。蜜和丸如大豆。一服三丸。日三。忌豬肉生蔥蘆筍生血等物。(并出第七卷中胡洽有芫花四分野菖皮二分為十二味)
 
  病源尸疰者。即是五尸內(nèi)之尸疰。而挾外鬼邪之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淋瀝。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無處不惡;蚋雇疵洕M。喘急不得氣息。上沖心胸。旁攻兩脅;蚵輭K踴起。或攣引腰脊;蚺e身沉重。精神雜錯。常覺昏謬。每節(jié)氣改變。輒致大患。積月累年。
  漸十三卷中)
  刪繁療尸疰損鼻。或聞哭聲;蛞娛0l(fā)。死人席湯方。
  取死人眠席。斬棺內(nèi)余棄路者。一虎口。長三寸。止一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為一服。立效。(出第十卷中)
  文仲療尸疰方。
  取新布裹椒敷疰上。以熨斗火熨椒。令汗出。立驗(yàn)。
  又姚氏方
  燒發(fā)灰 杏仁(熬令紫色等分)
  上二味搗如脂。以豬膏和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神良。(千金同)又鸛骨丸。療尸疰惡氣。兼療百病方。
  鸛骨(三寸炙) 桂心(三寸) 虻蟲(十四枚去翅足熬)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 斑蝥(十四枚去翅足熬)
  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小豆。一服二丸。日三服。清飲進(jìn)之。忌野豬肉蘆筍生蔥。(并出第一卷中)
 
  病源注者住也。言其連滯停住。死又注易旁人也。注病之狀;蛘Ш;蚱つw淫躍;蛐母姑洿掏础;蛑Ч(jié)沉重。變狀多端。而方云三十六種。九十九種。及此等五注病。皆不顯出其名。大體與諸注皆同。(出第二十四卷中)
  刪繁華佗錄帙五疰丸。療中惡五疰五尸入腹。胸脅急痛。鬼擊客忤。停尸垂死者。入喉即愈。若已噤。將物強(qiáng)發(fā)開。若不可發(fā)。扣齒折以灌下藥湯。酒隨進(jìn)之即效方。
  丹砂(研) 雄黃(研) 附子(炮各一兩) 甘遂(半兩熬) 豉(六十粒熬) 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熬令變色。)
  上六味搗下篩。巴豆別研令如脂。乃更合搗取調(diào)。白蜜和之。藏以密器。若有急疾。服胡豆二丸不覺更益。以飲投之。此藥多有所療。殺鬼解毒。破積去水。良驗(yàn)。忌生血物豬肉蘆筍。(古今錄驗(yàn)同出第九卷中)
  短劇五疰湯。主卒中賊風(fēng)遁尸鬼邪。心腹刺痛大脹急方。
  大黃(三兩別漬) 甘草(二兩炙) 烏頭(十枚炮削皮) 生姜(半斤) 桂心(四兩) 芍藥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烏頭別納蜜中煎。令得一升。投著湯中。去滓。分服三合蔥。(千金同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yàn)五疰丸。一名神仙丸。一名千金丸。一名轉(zhuǎn)疰丸。一名司命丸。一名殺鬼丸。
  療萬病。邪鬼疰忤。心痛上氣。厭夢蠱毒。傷寒時(shí)疾疫癘方。
  丹砂(研) 石(泥裹燒半日) 雄黃(研) 巴豆(去心皮熬) 藜蘆(熬) 附子(炮各二分( 蜈蚣(一枚炙去足)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小豆。服一丸。日一。即瘥。不解。夜半更服一丸定止。帶一丸辟惡。忌豬肉冷水生血物貍?cè)。(出第七卷中?/div>
  又五野丸。療五疰。尸疰哭疰冷疰寒疰熱疰在身體。寒熱短氣。兩脅下痛。引背腰脊。
  吸吸少氣不能行手足煩疼。目牛黃(研) 麝香(研) 蜀椒(去目汗) 雄黃(研) 大黃 當(dāng)歸 蜀烏頭(炮) 蜀天雄(炮) 硝石(熬一方
 。ㄒ幻吨耍 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 鬼臼(二分)
  上十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豬肉蘆筍生蔥生菜生血物。(出第六卷中)
 
  集驗(yàn)療江南疰病。凡有九十九種。寒熱尸疰。此病隨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脈。走入皮中;蜃蠡蛴;蚶锘虮。如刀錐所刺。乍寒乍熱。喉咽如鯁。食如噎。胸中痛。繞臍苦痛。
  食取桑根白皮切三升。曝燥作湯。淋取汁。浸小豆二升。如此取汁盡。蒸豆熟。作羊鹿肉羹啖此豆。(出第一卷中)
  崔氏金牙散。主邪魅。心腹刺痛。病狀與前方同。
  金牙(別研) 雄黃(研) 丹砂(研) 石(泥裹燒半日) 寒水石 青(熬) 巴豆(去心皮熬) 樸硝 桔骨干姜 牡桂骨(炙)商陸根 大黃 細(xì)辛 蛇
  上三十二味等分下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菜生血肉大醋蘆筍。(集驗(yàn)同出第七卷中)
 
  崔氏金牙散。療江南三十六疰。人病經(jīng)年。羸瘦垂死。服之皆瘥。并帶之能殺鬼氣。逐尸疰。諸惡癘不祥悉主之方。(出胡洽)金牙(研) 曾青(研) 硝石(研) 石(泥裹燒半日) 石膏(研) 莽草 玉支(一作玉泉) 雄黃(研) 朱砂黃細(xì)辛 防風(fēng) 大戟 芫花(熬) 野葛(炙) 蓯蓉 天雄(炮) 茯苓 附子(炮) 烏啄(炮)干姜 人參 桔梗 桂心 椒(去目汗) 貫眾 巴豆(去心皮熬) 貍骨(炙) 蜂房(炙)鸛骨(炙各一兩)
  上三十六味搗篩為散。以酒服一錢匕。漸增五分匕。日三。并以三角絳囊貯散方寸匕。
  以系生血物生菜冷水大醋蘆筍。(出第七卷中)
  備急療尸疰鬼疰者。葛氏云∶即是五尸之中。尸疰又挾諸鬼邪為害也。其病變動。乃有三十漸沉頓滯。以至于死。后復(fù)注易旁人。乃至滅門。覺如此候者。宜急療之方。
  獺肝(一具)
  上一味陰干搗末。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姚氏云∶神良。(肘后崔氏千金同)
  又方:桑根白皮灰二升。蒸令氣出。下以釜湯三四升。三遍重淋取二升。漬赤小豆二升。一宿出。風(fēng)干復(fù)漬。汁盡止。乃濕蒸令熟。以羊肉或鹿肉作羹。進(jìn)此豆飯。食一升漸至二三升。
 
  深師療鬼物前亡。轉(zhuǎn)相染。夢寤紛紜。羸瘦。往來寒熱。嘿嘿煩悶。欲寢復(fù)不能。手足熱。不能食;蛴虮诒;蛳残o常。牛黃散方。
  牛黃(研) 鬼箭羽 王不留行 徐長卿(一名鬼督郵) 遠(yuǎn)志(去心) 干姜 附子(炮)五味子(四分)麥門冬(六分去心)
  上十五味搗下篩。以蜜生地黃汁相拌合。復(fù)令相得。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蔥羊肉餳醋物。(出第九卷中)
  崔氏療江南三十六疰丸。療轉(zhuǎn)疰滅門絕族。族盡轉(zhuǎn)逐。中外滅盡。復(fù)易親友方。
  雄黃(研二分) 麥門冬(去心三分一方用天門冬) 皂莢(去皮子炙) 莽草(炙各二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一服。忌鯉魚野豬肉蘆筍。
  又赤丸。療人久疰。室家相傳。乃至滅族方。
  雄黃(二兩研) 馬目毒公(鬼臼也) 丹砂(研) 莽草(炙) 藜蘆(熬各二兩) 巴豆(八十枚去心皮熬) 皂莢(一兩去皮子炙) 真珠(一兩研)
  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小豆。一服二丸。吐下惡蟲數(shù)十枚。忌野豬肉蘆筍生血物。(并出第七卷中)
 
  病源注之言住也。言其連滯停住也。人有先無他病。忽被鬼排擊。時(shí)或心腹刺痛。或悶絕倒地。如中惡之類。其得瘥之后。余氣不歇。停住積久。有時(shí)發(fā)動。連滯停住。乃至于死。
  死后注易旁人。故謂之鬼疰也。(出第二十四卷中)
  古今錄驗(yàn)神秘丸。療鬼疰邪忤。飛尸。疰擊。犬馬嚙。蜂蛇毒螫。盡皆消除方。
  大黃(四兩) 硝石(三兩熬) 巴豆(去心皮熬) 雄黃(研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一服。忌野豬肉蘆筍。(出第七卷中)
  崔氏蜀金牙散。療鬼疰風(fēng)邪。鬼語尸疰;蛟诩姑{。流無常處。不喜見人。意志不定。
  面目脫色。目赤鼻張。唇焦爪甲黃方。
  金牙(一分研) 蜈蚣(炙) 蜥蜴(石上者炙) 附子(炮各一枚) 人參(四分) 蜣螂(七枚炙) 徐長卿鬼臼(二分) 野葛(一分草(炙) 蛇蛻皮(炙) 露蜂房(炙) 曾青(無藍(lán)青代別研)膏(五分研) 茹((炙各二分) 野狼牙(四分) 亭長(七枚炙) 貝母(二枚) 凝水石(五分) 牛黃(別研) 胡燕屎(各四分) 桔梗(三分) 鐵精(一分研)
  上四十五味搗篩為散。先食酒服一刀圭。日再。不知稍增之。有蠱隨大小便出也。忌豬肉冷水生蔥海藻菘菜生血物貍?cè)。(深師千金同出第七卷中?/div>
 
  古今錄驗(yàn)還命千金丸。療萬病。心腹積聚堅(jiān)結(jié)。胸脅逆滿咳吐。宿食不消。中風(fēng)鬼疰入腹。面目青黑不知人方。
  雄黃(研) 鬼臼 徐長卿 石(泥裹燒半日) 瓜丁 雌黃(研) 干姜(各四分)野葛(七分炙) 斑蝥(二十枚去足翅熬) 蜀椒(四分去目汗) 地膽(十五枚去翅熬) 射肉(二分) 丹參(四分)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搗三千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一丸。日三。不知漸增。以知為度。
  若百毒所螫。牛觸踐。馬所蹋嚙。癰腫瘰 。以一丸于掌中。唾和涂痛上立愈。正月旦以椒酒率家中大小各服一丸。終歲無病。神良有驗(yàn)。秘不傳。(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yàn)黃帝護(hù)命千金丸。療羸瘦歷年。胸滿結(jié)疹。飲食變吐。宿食不下。中風(fēng)鬼疰疾瘦方。
  野葛(七寸炙) 斑蝥(二十枚去足翅熬) 雄黃(研) 雌黃 鬼臼 瓜丁 丹砂(研)石(泥裹燒半日) 沙參 莽草(炙) 椒(去目汗各一兩) 地膽(十五枚去足翅熬)
  上十二味搗下篩。蜜和搗三千杵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二。卒中惡氣絕不知人。服如小豆二丸。老小半之。牛馬所觸踐癰腫。若蟲毒所嚙。取一丸著掌中。唾和涂瘡中毒上。立愈。
  正月旦以酒率家中大小各一丸。一歲不病。若傷寒身熱。服一丸。若欲視病服一丸。病者共臥不恐。忌生血物。
  又犀角丸。療百病。鬼疰惡風(fēng)入人皮膚。淫淫液液。流無常處。四肢不仁牽引腰背。腹脹滿皆療之方。
  犀角(屑) 桂心(各三分) 羚羊角(屑) 牛黃 鬼臼 附子(炮) 獺肝(炙各二分) 巴豆(三十枚去心各四分)射肉(一分)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搗五千杵。平旦服如胡豆二丸。日三。慎生蔥豬肉冷水蘆筍生血等物。(并出第六卷中)
 
  崔氏療鬼氣。避邪惡。阿魏藥安息香方。
  阿魏藥即涅盤經(jīng)云央?yún)T是也。服法旦取棗許大研之為末。又取牛乳一大升煎之五六沸。
  停令熱定。取鴨子許大和攪服之。更以余乳蕩盞。飲之取盡。至暮。又取安息香亦如棗許大。
  分十日。近者不過五日。如過三十日不愈。便停。只得食脯肉之屬。但是一切菜不得近口。特忌特忌。禮部孫侍郎家中有此病。所在訪問。有人從梁漢來云∶官人百姓服此得效者十余家。孫侍郎即令依方進(jìn)服。七八日即效。便以此法傳授親知。得驗(yàn)者非一。余時(shí)任度支郎中。
  欲廣其效。故錄之。(出第七卷中)
  延年療鬼氣骨蒸氣日漸羸方。
  獺肝(十六分炙) 人參 沙參 丹參(各三分) 鬼臼 苦參(各二分)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飲汁下。日三服。加至十丸。禁生冷豬魚肉生血等物。
  又五香丸。主天行瘟疫。惡氣熱毒。心肋氣滿脹急。及疰鬼氣等方。
  青木香 犀角(屑) 升麻 羚羊角(屑) 黃芩 梔子仁(各六分) 沉香 丁香 薰陸香(各四分) 麝香 鬼臼(各二分) 大黃 芒硝(各八分)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飲下。日三服。加至七丸。以瘥止。禁蒜面豬魚。(并出第十一卷中)
 
  病源凡人有為鬼物所魅。則好悲而心自動;蛐膩y如醉。狂言驚怖。向壁悲啼。夢寐喜魘;蚺c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熱。心腹?jié)M。短氣不能食。此魅之所持也。(出第二卷中)
  廣濟(jì)療傳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魜y吐痢。時(shí)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 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吐乳狐魅。吃力迦丸方。
  吃力迦(即白術(shù)是) 光明砂(研) 麝香(當(dāng)門子) 訶黎勒皮 香附子(中白) 沉香(重者) 青木香香龍腦香(各半
  上十五味。搗篩極細(xì)。白蜜煎。去沫。和為丸。每朝取井華水。服如梧子四丸。于凈器中研破服。老小每碎一丸服之。仍取一丸如彈丸。蠟紙裹緋袋盛。當(dāng)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shí)斟量。忌生血肉臘月合之有神。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氣出。
  秘之。忌生血物桃李雀肉青魚酢等。
  又療精魅病方。
  水銀(一兩)右取水銀。納漿水一升。炭火上煎。三分減二。即去火取水銀。如熟豆大。取當(dāng)日神符裹水銀空腹吞之。晚又吞一服。三日止。無所忌。(并出第四卷中)
  肘后療卒中邪魅恍惚振噤之方。
  灸鼻下人中。及兩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各七壯。不止至十四壯便愈。(集驗(yàn)同出第三卷中)
  深師五邪丸。療邪狂鬼魅。妄言狂走;秀辈蛔R人。此為鬼魅。當(dāng)?shù)脷⒐硗璺健?/div>
  丹砂(研) 雄黃(研) 龍骨 馬目毒公 鬼箭(各五兩) 鬼臼(二兩) 赤小豆(三兩)青(一枚) 桃仁(百枚去皮尖熬別研)
  上九味搗下篩。別研雄黃丹砂細(xì)絹篩。合諸藥拌令和調(diào)后。納蠟和之。大如彈丸。絳囊盛之。系臂。男左女右小兒系頭。合藥勿令婦人雞犬見之。所服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
  日三。忌五辛生血物。(出第九卷中)
  短劇療鬼魅。四物鳶頭散方。
  東海鳶頭(是由跋根) 黃牙石(又名金牙) 莨菪 防葵(各一分)右藥搗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欲令病患見鬼。增防葵一分。欲令知鬼主者。復(fù)增一分。
  立有驗(yàn)。防葵莨菪并令人迷惑恍惚如狂。不可多服。(備急千金同出第五卷中)
  集驗(yàn)療男子得鬼魅欲死。所見驚怖欲走。時(shí)有休止。皆邪氣所為。不能自絕。九物牛黃丸方。
  荊實(shí)(人精也) 曾青(蒼龍精也研) 玉屑(白虎精也研) 牛黃(土精也研) 雄黃(地精也研) 空青(天精也研) 赤石脂(朱雀精也) 玄參(真武精也) 龍骨(水精也各一兩)凡九物名曰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
  右搗下篩。蜜和丸如小豆。先食吞一丸。日三。稍加。以知為度。忌羊血。(文仲千金并翼同出第三卷中)
  必效辟鬼魅方。
  虎爪 赤朱 雄黃 蟹爪
  上四味搗令碎。以松脂融及暖。和為丸。不然硬。正朝旦及有狐鬼處焚之甚效。以熏巫人即神去。王三師云奇效。忌生血物。(出第四卷中)
  近效大麝香丸。療積年心痛尸疰。蠱毒癥癖。氣乘心。兩肋下有塊。溫瘴精魅邪氣;虮蚩。蛇蝎蜂等所螫。并療之方。
  麝香 牛黃 藜蘆(炙) 朱砂 蜀當(dāng)歸 茯苓 桔梗 鬼箭羽 金牙 烏頭(炮) 桂心臼(半分)芍藥
  上二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飲下三丸。至辰時(shí)下利。若不利。熱飲投之。即利三兩子梨等。蛇蝎蜂螫。取一丸研破。和醋涂之便瘥。精鬼狐貍之屬拋磚瓦。或如兵馬行。夜發(fā)者是鬼魅。無早晚每日服前藥兩丸。只三兩日服即瘥。仍每日燒一丸。熏身體及衣裳。宅中燒之亦好。無患人以三五丸緋絹袋盛系左臂上。辟虎毒蛇諸精鬼魅等。忌貍?cè)馍镓i肉生蔥蘆筍。
 
  崔氏療夢與鬼神交通。及狐貍精魅等方。
  野狐鼻(炙) 豹鼻(炙各七枚) 狐頭骨(一具炙) 雄黃 膃肭臍 鬼箭羽 露蜂房(炙) 白術(shù) 虎頭骨(炙各一兩) 阿魏藥(二兩炙) 驢馬狗駝牛等毛(各四分燒作灰若骨蒸加死人腦骨一兩炙)
  上十五味。并大秤兩搗篩為散。攪使調(diào)勻。又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散。和散之時(shí)。
  別(備急陶氏療女人與鬼物交通。獨(dú)言笑;虮蓟秀狈。
  松脂(三兩烊) 納雄黃(末一兩)
  上二味。用虎爪攪令調(diào)。丸如彈丸。夜納籠中燒之。令女裸坐籠上。被急自蒙。唯出頭耳。過三熏即斷。(深師同)
  又方:雄黃 人參 防風(fēng)(各二兩) 五味子(一升)
  上四味為散。早以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若男女喜夢鬼通致恍惚者方。
  鹿角屑酒服三撮日三(并出第二卷中)
  白虎方五首近效論∶白虎病者。大都是風(fēng)寒暑濕之毒。因虛所致。將攝失理。受此風(fēng)邪。經(jīng)脈結(jié)滯。血其犀角(屑) 當(dāng)歸 芍藥(各六分) 牛膝 沉香 青木香 虎頭骨(炙各八分) 麝香(一分研) 槲葉脈(一握炙)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別加麝香末服之。不利。忌生菜熱面蕎麥蒜。(出第四卷中)
  蘇孝澄療白虎病云∶婦人丈夫皆有此病。婦人因產(chǎn)。犯之。丈夫眠臥犯之。為犯白虎爾。其病口噤手拳。氣不出方。
  灸臍中七壯(一云灸膻中七壯)近效療白虎方。
  炭灰(五升無炭灰桑灰亦得紗羅羅之一遍) 蚯蚓糞(一升搗之) 紅藍(lán)花(七捻)
  上三味一處攪和。熬令熱。取好釅醋暖之。拌令 。以故布三四重裹。分作四分。更番當(dāng)又熨之。并用后咒法曰∶青KT 皮。青毛出;黃KT 皮。黃毛山;赤KT 皮。赤毛出;白KT 皮。白毛出;黑KT 皮。黑毛出。急出吾口神。吾口圣。唾山山崩。唾石石裂。得汝字。汝不去。斫頭。斫頭。急急如律令。其咒法。先令人唾痛處。以手 之不住手。便即誦此咒。不限遍數(shù)。以瘥即停。當(dāng)誦咒不得令病患及旁人聞咒。須先凈漱口潔凈。良效無比。
  千金勿傳。
  又療風(fēng)毒腫。一切惡腫。白虎病并瘥方。
  取三年釅醋五升。熱煎三五沸。切蔥白三二升。煮一沸許。即爪籬漉出。布帛熱裹。當(dāng)病上熨之。以瘥為度。
  又療白虎方。
  豬肉(三串) 大麻子(一合) 酒(半盞)
  上三味和麻子口含 上。將豬肉三串。手擘向痛處來去咒曰∶相州張如意、張得興。是汝白虎本師。急出。咒訖。將肉安床下瘥。送路頭神驗(yàn)。
 
  崔氏無辜閃癖或頭干瘰 。頭發(fā)黃聳分去;蛘Я≌ю。
  諸狀既多。不可備說。大黃煎丸方。
  大黃(九兩錦文新實(shí)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蒼皮乃秤)
  上一味搗篩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銅碗。納于大鐺中。浮湯上。炭火煮之;鸩挥妹汀S忠灾衲倔鲾囁。候堪丸乃停。于小瓷器中密貯。兒年三歲。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常以下青赤膿為度。若不下膿;蛳履撋僬。稍稍加丸。下膿若多。丸又須減。病重者或至七八劑方盡根本。大人小兒不等。以意量之。此藥唯下膿及宿結(jié)。不令兒痢。禁牛馬驢雞豬魚兔肉生冷粘滑油膩小豆蕎麥。乳母亦同此忌。
  又療無辜。腦后兩畔有小綹者方。
  無辜之病。此結(jié)為根。欲療者先看結(jié)之大小。然后取細(xì)竹斟酌籠得此結(jié)。便截竹使斷。
  狀如許膏藥。無者雜油亦得。須待三兩日。又如前報(bào)針。更經(jīng)一兩日。當(dāng)膿水自出。若不出。復(fù)如前針。候膿潰盡。結(jié)便自散。俗法多用刀子頭割者。謂之割無辜。比來參詳。殊不如針之以絕根本?只颊卟幌。故復(fù)重說之。(并出第七卷中)
 
  范汪療骨熱。貍骨丸方。
  貍骨 連翹(各五分) 土瓜 山茱萸 玄參 胡燕屎 黃芩 丹砂 馬目毒公 鳶尾(各二分) 黃連 芍藥 雄黃 青葙子 龍膽 栝蔞(各三分)
  上十六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知為度。禁食生魚菜豬肉黃黍米生血物。(古今錄驗(yàn)同)古今錄驗(yàn)除熱三黃丸。療骨熱。身多瘡瘰 癰腫者方。
  大黃 黃芩 黃連 當(dāng)歸 茯苓 桂心 干姜 芍藥(各二分) 梔子(一十四枚掰) 柴胡(三分)
  上十味搗篩。蜜和丸。先食服如小豆三丸。不知。增至十丸。欲取微利。以意增之。久服益良。忌生蔥醋物豬肉冷水。
  又方:大黃 黃連 黃芩(各一兩) 芒硝(二兩)
  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一服五丸。漸加。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并出第四卷中)
 
  病源。盜汗者。因眠睡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氣不足。亡津液故也。診其脈。男子平人脈。虛弱細(xì)微。皆為盜汗脈也。(出第三卷中)
  崔氏療盜汗。夜睡中即汗。汗不休。必得風(fēng)方。
  麻黃根(細(xì)切) 小麥(各二升)
  上二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小麥得九升。納麻黃根煮之。得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常夜服之。不過兩劑即止。
  又方:甘皮 姜(各一兩) 杏仁(三兩去尖皮熬) 當(dāng)歸(四兩)
  上四味搗合。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漸漸增之。
  又方:取死人席綠燒作灰。淋汁熱洗。從頭至足愈。
  又止汗粉方。(朱規(guī)選)麻黃根 牡蠣粉 敗扇灰 栝蔞(各三兩) 白術(shù)(二兩) 米粉(三升)
  上六味搗諸藥下篩為散。和粉攪令調(diào)。以生絹袋盛。用粉身體。日三兩度。忌桃李雀肉。
  仍灸大椎五六百炷。日灸二七五七任意。不能日別灸亦得。汗即漸止。(并出第三卷中)
  延年主盜汗。夜臥床席。衣被并濕方。
  麻黃根 牡蠣(碎之綿裹各三兩) 黃 人參(各二兩)枸杞根白皮 龍骨(打碎各四兩) 大棗(七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六服。如人行八九里久。中間任食。
  一日令盡。禁蒜熱面等物。
  又療夜臥盜汗方
  左顧牡蠣 黃 (各三兩) 麻黃根(五兩) 杜仲(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用敗蒲扇煮取汁。下藥禁蒜面。(并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盜汗。麻黃散方。
  麻黃根(三分) 故扇(燒屑一分)
  上二味搗下篩。以乳服三分。仍日三。大人方寸匕。日三。不知。益之。又以干姜三分。粉三分搗合。以粉粉之。大善。(出第十卷中)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xiàng)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diǎn):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fēng)險(xiǎn)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