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方二十四首治耳聾方∶生地黃(極粗大者長一寸半)、杏仁(七枚,燒令黑)、印成鹽(兩顆)、巴豆(七枚,去皮,熬令紫色)、頭發(fā)(雞子大,炙之)上五味,搗作末,以發(fā)薄裹,納耳中,一日一夜。若少損,即卻之,直以發(fā)塞耳。耳中黃水及膿出,漸漸有效。不得更著。若未損,一宿后更納一日一夜,還去藥,一依前法。 治勞聾、氣聾、風(fēng)聾、虛聾、毒聾,如此久聾,耳中作聲。補(bǔ)腎治五聾方∶山茱萸(二兩)、干姜、巴戟天、芍藥、澤瀉、桂心、菟絲子、黃、干地黃、遠(yuǎn)志、(去心)、蛇床子、茯苓、石斛、當(dāng)歸、細(xì)辛、蓯蓉、牡丹皮、人參、甘草(炙)、附子(炮,去 皮。各二兩)、防風(fēng)(一兩半)、菖蒲(一兩)、羊腎(二枚)上二十三味,搗篩煉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十四十丸。 又方∶蓖麻(五分)、杏仁(一兩,去尖皮)、桃仁(四分,去尖皮)、巴豆仁(一分,去心皮,熬)分)、松脂(二兩半)蠟 上十二味,先搗諸石等令細(xì),別搗諸物等,加松脂及蠟,合搗數(shù)千杵,令可丸乃止,取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一日四五度,出之轉(zhuǎn)捻,不過三四度。日一易之。 又湯方∶磁石(四兩)、牡荊子(二兩一云牡蠣)、石菖蒲(三兩)、山茱萸(二兩)、芎、(二兩)、茯神(二兩)、白芷(二兩)、枳實(shí)(二兩,炙)、地骨皮(三兩)、天門冬(三兩,去心)、甘草(三兩,炙)、橘皮(二兩)、生姜(二兩,切)、竹瀝(二升)上十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減半,下竹瀝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五日服一劑。 三劑后著散。 又散方∶石菖蒲(二兩)、山茱萸(二兩)、磁石(四兩)、土瓜根(二兩)、白蘞(二兩)、牡丹皮(二兩)、牛膝(二兩)上七味,搗篩為散,綿裹塞耳,日一易。仍服大三五七散一劑。 又方∶硫黃、雌黃(一云雄黃)上二味,等分,末之,綿裹塞耳,數(shù)日聞聲。 又方∶以童子尿灌耳中三四度,瘥。 赤膏主耳聾齒痛方∶丹參(五兩)、蜀椒(二升)、大黃(一兩)、白術(shù)(一兩)、大附子(十枚,炮,去皮)、細(xì)辛(一兩)、干姜(二兩)、巴豆(十枚,去皮)、桂心(四寸)、芎、(一兩)上十味,切,以淳苦酒漬一宿,納成煎豬膏三斤,著火上。煎三上三下,藥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聾者綿裹膏納耳中,齒冷痛著齒間,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如棗許大。 咽治二十年聾方∶成煎雞肪(五兩)、桂心、野葛(各半兩)上三味,切,膏中銅器內(nèi),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貯勿泄,以葦筒盛如棗核大,火炙令少熱,仰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聹自出,大如指長一寸。久聾不過三十日。以發(fā)裹膏深塞,勿 又方∶以器盛石鹽飯底,蒸令消以灌耳中,驗(yàn)。 治、耳出膿汁方∶礬石(三兩,燒)、龍骨(一兩)、黃連(一兩)、烏賊魚骨(一兩)上四味,下篩,取如棗核大,綿裹塞耳,日三易。(一方用赤石脂,無龍骨)治底耳方∶礬石(燒之)、石鹽(末之)上二味,先以紙繩、之,展卻汁令干,以鹽末粉耳中令通,次下礬石末,粉上須臾臥勿起,日再。 治耳疼痛方∶附子(炮,去皮)、菖蒲上二味,等分裹塞之。 治蟲入耳方∶末蜀椒一撮,納半升酢中灌之,行二十步。蟲出瘥。 治百蟲入耳方∶搗韭汁,灌之耳中立出。 又方∶灌蔥涕,須臾蟲出瘥。 又方∶以木葉裹鹽炙令熱,以掩耳,冷即易之,出。 又方∶姜汁滴耳中。又灌牛乳,良。又桃葉塞耳。 治蚰蜒入耳方∶牛乳灌之,蚰蜒自出。若入腹者,空腹服酢酪一升。不出更服。仍以和面燒餅,乘熱坐上,須臾出。 又方∶以油灌之。 又方∶灌驢乳于耳中,即變成水入腹。飲之即瘥。 又方∶桃葉汁灌之。 又方∶打銅碗于耳邊。 又方∶炒胡麻以布袋盛枕頭。
●返回《千金翼方》目錄 |